【高敏感,不只是想太多】接住自己,與鈍感世界自在互動的 7 個練習

高敏感的纖細,如羽毛一般,期待在鈍感世界中,被好好住。
高敏感的細膩、精緻,如羽毛一般,期待能在鈍感世界中,被好好住。

你的感覺常常被旁人質疑嗎?明明感覺很真實,還是不禁懷疑自己:「可能是我多想了?」

你周遭的親友擁有高敏感這份特質,而你想知道如何與他們互動,希望自己不會不小心傷了他們,期待彼此相處更自在。

無論是哪一個你,都歡迎和我一起踏上了解高敏感族的旅程。

高敏感族的迷思與實情

高敏感情緒起伏大,難以溝通

「明明剛剛討論就好好的,會議結束後,甚至是過了好幾天,卻突然收到他(高敏人)的訊息,向我表達當天的不滿……」曾與高敏人互動的你,這樣的場景是否似曾相似?

實情1:高敏人會有類似「反應較慢,情緒較大」的狀態,主要原因有二:

  • 自動擴充的思考
    高敏人對同一件事物能自動延伸不同面向的觀點,因此需要比一般人花更多時間好好思考。
  • 高度同理心
    高敏感族總是替對方著想,發現對方當下心情不佳,擔心對方可能會受傷……,都會讓高敏人需要多花些時間消化、沉澱後再回應。

高敏感容易尷尬,很難聊?

實情2:與陌生人見面時,高敏人常容易感受到強烈的刺激。

高敏人貌似不想交新朋友,主要原因並非害怕,而是一次接受到太多資訊。

高敏感就是內向?

實情3:高敏人並不一定就是內向,也有外向的高敏人。

外向的高敏人,多半我們很難在第一眼時就察覺出來,伊莉絲‧桑德(Ilse Sand)在《高敏感是種天賦1》對於有關外向、高敏人的形容:

  • 外向的高敏人約佔高敏感人的 30% 。
  • 通常外向型的高敏人來自大家庭,或許,他們年少時曾住過學校宿舍。身為群體中的一員,他們感到既安心又親密。
  • 外向型的高敏人也有可能是來自社會期待和壓力。若他們生長在不認同內向孩子存在的家庭,生存本能便從小迫使他們假裝自己開朗又活潑,他們不得不學習變得外向、善於社交。
  • 若要外向型高敏人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人際交往上,對他們而言仍舊不是件舒服的事。因為他們一樣得需要花時間整理從外界接收到的大量刺激。

有關「高敏感」,我們可以從什麼視角看待它呢?有些人覺得它與歇斯底里、不可理喻畫上等號;也有些人可能會用來貼標籤「阿他就是『高敏感』啦!」

左思右想,我更喜歡用「擁有」「高敏感特質」來形容人與高敏感的關係。

一個人可以擁有很多的特質。

例如,我擁有「高敏感」這一種特質,我喜歡追劇,劇情感人會同理心爆棚,跟著哭到隔天眼睛乾澀;同時我也熱愛閱讀,對於書中沒說清楚的部分感到疑惑,卻在文末找到圓滿解釋而豁然開朗。

這些都是我,我擁有「高敏感」的獨特,同時兼具「感性」與「理性」,而這些特質也都是 Joy 「其中一部分」的特質。

高敏感,究竟哪裡獨特?

《高敏感是種天賦1》提到美國心理學家伊蓮‧艾融博士(Dr. Elaine Aron)針對高敏感族成年人進行電腦斷層掃描的研究,測量大腦面對刺激時的反應。

研究主要是提供人的臉部照片給受測者看,其中的臉部表情有開心的、也有看起來悲傷的,並同步進行電腦斷層掃描。

研究結果發現:高敏感族大腦中負責掌管同理心的鏡像神經元,活化程度較其他受測者來得高。高敏感族容易受到情感的影響,無論是正面或負面的情感。

這些也正是高敏人為何較容易同理他人、共感程度較高的原因。

鏡像神經元(mirror neuron):一種特定大腦系統的反應機制。它會把其他個體的情感、舉動彷彿直接「鏡像」投射到自己的情感裡。

如果面對他人的責怪、不諒解,或是心裡小小怪罪自己怎麼又想多了,請先深呼吸,然後對自己說:

什麼是「高敏感」?

高「敏感」的高度敏感,究竟是什麼樣子?我們可以從伊蓮‧艾融博士《高敏感族自在心法》提到的高敏感特中略知一二。

她所提出的「DOES」:其中的OE,是大眾判斷是否為高敏人的主要依據,狀態較為外顯:情緒感受較為強烈,容易過度被刺激;而DS則是高敏感族不為人所熟知的狀態:深度處理訊息的能力、能發現極微細緻的差異。

  • D(Depth of Processing):具有深度處理訊息的能力。
  • O(Over stimulation):容易過度接受到刺激、資訊量超過負荷。
  • E(Emotional Reactivity and Empathy):情緒感受較為強烈、對人富有同理心。
  • S(Sensing the Subtle):敏銳察覺細微的訊息。

簡言之,高敏感族的獨特,在於面對外界刺激時,有「高度敏感」的感知,也就是有較強烈、較深刻、較長久的感受。

我可以透過什麼更了解自己的獨特?

高敏感特質,從某個角度看,可能脆弱無力;從另一個角度看,卻是精緻細膩。希望在你認識自己的過程,這篇文章可以陪伴你度過不容易的時刻。

以下量表幫助你了解自己敏感的程度,可能會因為天氣、心情等各種因素影響,分數會有所不同。

  • 煥然學院綜合優化版-「高敏感族群測驗」
    此份線上測驗改良計算方式,更符合一般大眾的使用習慣,以100分為滿分進行計算,一共 55 個問題,測驗時間為 10~15 分鐘。
  • 中譯版─「高敏感族群量表」
    美國心理學家 Dr. Elaine Aron問卷的中譯版本,由 Pei 所翻譯,一共 21题目,需要自行手動計分。

量表是幫助我們認識自己的方式「之一」,人生還有很多可能,也有其他認識自己的方式。

也歡迎你把這些量表儲存起來,一個月或一季之後再回來測量,或許會有不同的新發現。

高敏感族群如何與鈍感世界自在互動?

你知道自己最無法接受的人、事、物或狀態是什麼嗎?想想哪些會令你莫名煩躁、疲憊?或是平時都好好的,一旦遇到某些狀態,自己的情緒就會一發不可收拾?

無論是有趣的、厭煩的、刺激的,我們都要記得好好照顧自己。

釐清自己的需求,是我們的責任,如果我們都不認識自己了,別人可能就會誤會你的需要、在你原本排定的時間表上隨意插隊、或是越過你的界線侵門踏戶到你的私領域。

而這些我們不樂見的情形,是可以透過學習改善的。

以下內容是我學習接住自己,與鈍感世界自在互動的 7 種練習,希望也能對你有所幫助,如果有適合你的,很開心能幫助到你;如果發現不太適用,也請別勉強自己。

若這份高敏感特質已實際影響你的人際關係、日常生活,鼓勵你去看專業的心理諮商,會更適合現在的你。

  • 如果你還不熟悉自己的高敏感,鼓勵你先從 1 到 3 開始練習。
  • 若你對自己已有相當程度的認識,歡迎你從練習 4 開始。
  • 以下的練習不是步驟,沒有一定的順序,有可能做一件事情,同時完成 3 個練習。

練習一:認識自己

每個高敏人的感受到強烈的部分各有不同,你知道自己高敏感的獨特是什麼嗎?

五種感覺為例:

  • 有些人聽覺特別敏銳,連瓦斯、開電視的聲音都可以聽得很清楚
  • 有人視覺內建色票,對於配色、光線特別有感
  • 嗅覺特別有感,無論香水或臭味,都會深深影響他的心情
  • 又或是只要一吃(味覺)到美食就覺得很幸福,彷彿置身在天堂
  • 也有可能是觸覺,按摩、泡個熱水澡,就能舒緩一整天的煩躁。

我們需要好好認識自己,才能好好照顧自己。

練習二:照顧自己

剛剛的問題,你現在在自己身上找到答案了嗎?你知道自己在哪個面向更具有高敏特質了嗎?

我們的高敏獨特不只是容易感受到負面的感受、複雜的想法,也包含容易因為小事情而開心、雀躍、手舞足蹈!

最近令你感到開心的事情是什麼呢?喜歡什麼樣的方式放鬆呢?這些或許正是你一直都在照顧自己的方式。

高敏感族的與眾不同,就是面對外界的刺激,會有較深的想法、較長時間的感知。

鼓勵你每天給自己多一點思考時間、緩衝空間,讓自己好好沉澱心緒。當我們有充分的休息,也比較能讓自己有足夠的能量面對鈍感世界。

但是,多給自己一點時間「思考」,難道不會變成「想太多」嗎?

這要看你都在「想」什麼囉!我每天會給自己 10 分鐘到半小時的時間,多半是在睡前。想想今天發生的事情,幫助自己發現自己的美好、可以調整的部分,以及值得感恩的事情:

  • 今天的我,很棒:心情很差,還是做好該做的事。(你很負責任,就算再不爽、再難過,交辦事情給你的人可以放心。你,真的很棒!)
  • 明天的我,會更好:沒有妥善利用時間;雖然耍廢很重要,但下次時間請減半。(放鬆很重要,但不小心變成放縱,哈)
  • 感恩的事:早餐很好吃,店員記得我的喜好,謝謝這份貼心。(沒有什麼是應該的,感恩身邊各種美好的事)

練習三:接納自己

發現自己好像又做錯了,你的反應是什麼?

看到小小孩走路跌倒時,你的反應是什麼呢?

通常父母親會把孩子扶起來,邊拍拍身上的灰塵,邊說:「不哭不哭,痛痛飛走了,我們再來一次!」照顧者的心態不會覺得小孩怎麼又「犯錯」了,而是知道孩子學走路時,跌跌撞撞是孩子成長必經的過程。

同樣的,擁有高敏感特質的你,請別一直苛責自己「我怎麼又想太多?」因而陷入沮喪漩渦。

我們只是需要和自己的高敏特質好好相處,知道什麼時候要放大它,何時要稍微縮小一些。

在我們認識自己的獨特後,我們要需要時間學習照顧自己,學習接納自己的高敏感。

細膩敏感不是錯誤,
熟悉高敏感這份獨特也需要時間,
我們透過持續練習,讓它在成長中,逐漸成熟。

練習四:建立支持系統

高敏人與鈍感世界聯繫時,如果想要站穩腳步,可以試著找尋、建立自己的支持系統,會讓自己走得更遠、更久。

然而,我們如何判斷他人是個可以幫助自己呢?

以下是我與高敏感相處的 30 多年中,逐漸摸索出來的心得:

  • 嘗試瞭解高敏感
    • 不會武斷否定你的感受、想法
    • 當你講出自己的想法、感受,也許對方不一定全都懂,可能露出疑惑的表情,但是他願意花時間傾聽,抱持開放的態度嘗試瞭解。
  • 對你有一定程度的認識
    • 對方願意傾聽
      你會覺得他真的懂你,知道你在說什麼,有時你也會從他給你的建議獲得幫助。
    • 樂意陪伴你
      有些人可能即便很忙碌,但你跟他說想聊聊的時候,他會撥空給你。
  • 專業相關背景
    • 如果目前周遭沒有適合的人選,專業生涯教練、心理諮商也是不錯的選擇。

練習五:設立健康的界線

高敏人為了不要破壞氣氛、體恤他人,多半會試著壓抑、一直隱忍,甚至是責怪自己。然而,情緒累積許久,脫口說出的話,難免讓彼此都受傷。

身為高敏感族的你,請了解自己能承受的刺激到什麼程度,感受外界快要跨越這條界線,我們就得說「不」。這也是自我探索為何重要的原因!

我們不可能把其他高敏人的界線,原封不動地搬到自己的生活中,每個人都是獨特的,每個人生活的環境也不同。

如果我們不了解自己,就沒有辦法訂出合適的界線。

小顆粒是做事情認真負責的女孩。跟她互動一段時間後,我發現她不一定當天回覆訊息,有時可能會兩三天才回覆。一開始,我有點意外,畢竟在我和他人的互動中,訊息多半一天之內就會收到回覆。

但是,小顆粒的回覆得很細緻。我發現自己的小心情、細膩的想法都被接住了,

小顆粒選擇用適合自己的方式回應人。

她不會急於回覆訊息,導致自己的能量耗盡。同時,她透過維繫自己與人互動的頻率,保存著她高敏感的獨特。

拒絕是一種選擇,表達方式有很多種,
有時,是向你不要的東西 say No;
有時,是只向你要的東西 say Yes。

難就難在高敏人對於他人的難處太感同身受了,我們看到對方的需要,很難不理睬。這也顯示界線重要的原因。

而我們可以怎麼設立健康的界線?

什麼是界線?

簡單來說,就是區分你跟我!

學生時期,跟同學的的桌子連在一起,為了避免同學越界,占用座位,常常跟隔壁的同學提醒:「不准跨過(這條線)來,不然就……。」這就是空間上的界線,像是家裡的房間、東西,也一樣是有界線的。

同樣的,心理上也有界線。

「他」的心情很難過,為什麼是「你」要負責呢?

身為好朋友的我們,可以選擇花時間陪伴朋友,傾聽他們、同理他們,但我們不可能成為他們,替他們處理自己的感覺、想法。

你沒辦法對世界上所有的事情負責。
而你想要負起責任的想法,其實是替對方扛起了那個原本該由他們負的責任。

那我們該怎麼辦呢?

當朋友覺得難過,希望你陪伴的時候,你可以選擇花時間陪伴他們、傾聽他們、同理他們;

同樣的,你的時間也是你自己的,你也可以選擇表明自己的想法,無法立即回應他們的需要。

你的朋友,也需要學習認識自己、管理自己的情緒。

練習六:清楚表達,不怕尷尬

認識自己、明確傳達界線

請了解自己能承受的刺激到什麼程度,感受外界快要跨越這條界線,我們就得學習說「不」。

伊莉絲‧桑德和親友的相處之道,也有值得我們參考的部分:

  • 朋友大多知道他很容易受到過度刺激。
  • 長時間與親友相處時,中途會讓彼此在各自的空間休息。
  • 事先約好開始與結束時間。

我也會讓我的朋友知道自己是個極需個人空間的人。不是不想和對方見面,而是自己更需要時間獨處;當我認真表達自己的情形時,多半對方也樂意尊重我。

學會拒絕,是高敏人的必修課。

清楚表達「2不」,別讓關係受傷

若用這些言詞,對方多半感受到的是責怪,而非你原先所渴望的──讓彼此更靠近。

  • 避免談論觀點
    談論觀點,則有對錯之分,容易火上加油。
  • 避免使用「都」、「又」、「應該」、「為什麼」等字眼,這些用詞會讓人有被怪罪的感覺,無助於增進彼此的關係。

究竟,話該怎麼說才好呢?

清楚表達「3要」,說出彼此的期待

  • 說出客觀資訊,如實陳述
  • 表達自己的感覺,使用「我訊息」
    • 真實的感受,沒有對錯。
    • 負面感受也可以好好表達,以不責怪的方式坦誠,能加深雙方的關係。
  • 提出有助於關係的解決之道,以不強迫的口氣讓對方感受到你對這段關係的重視。

如果你重視的對象連續多天沒有回覆你訊息,請問你會怎麼和他對話呢?

請先暫停別往下滑。

想好了嗎?

如果 ok 的話,請往下滑,我們一起看看可以怎麼對話,幫助彼此的關係。

需要學習的對話範例

你又已讀我!跟我說一下會怎麼樣嗎?你到底在忙什麼?為什麼你都不在乎我?

你覺得,這段話裡有哪些用字可以調整呢?

  • 又、都:使用「又」、「都」會讓人感受到全盤否定,說不定他有努力過幾次,只是你剛好沒有發現到他的進步。
  • 你、怎麼樣、為什麼:在急促的語氣中,接受訊息的一方多半會有種被責怪的感覺,這種對話方式大多會演變成吵架。
  • 都不在乎我:我相信,此時你感受到的不被在乎是真實的;
    但對方是否不在乎你,這可以多想想;
    就目前為止,我們只能知道對方沒有用你感受到在乎的方式回應你,但不代表對方不在乎你。
成熟的對話範例

當訊息連續五天被已讀時,我覺得有點難受,有點不被重視,也擔心你是不是出了什麼意外。如果未來有很忙的情形,希望你可以事先跟我說,我也會更放心。

這段話有調整了哪些地方呢?

  • 客觀資訊:當訊息連續五天被已讀時。
  • 感受(使用「我訊息」):我覺得有點難受,有點不被重視。
  • 想法:也擔心你是不是出了什麼意外。
  • 解決方法:如果未來有很忙的情形,希望你可以事先跟我說,我也會更放心。

當然,成熟對話不是馬上就能練成的,特別是在我們情緒激昂時,更不容易。

鼓勵你可以想想自己最常發生的情境,停下來練習,想想自己可以改寫哪些對話,讓彼此關係更靠近。

與鈍感世界的互動是你來我往,不會是直線的,有時候是像龍捲風一樣,同樣的概念需要多練習幾遍,在不同情境中使用,我們會越來越順手。

練習七:嘗試微小改變

請別限制自己,當你開始對外界的感受,好奇多於害怕、緊張,有時候做出嘗試,也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!這是我自己的嘗試,也歡迎你和我一起試試看。

  • 從有興趣的事情開始
    • 你喜歡什麼事情呢?你對什麼事情感到好奇呢?金錢可負擔,又無安全疑慮,鼓勵你就開始嘗試看看吧!
    • 如果你真的很擔心的話,觀察一兩次活動的宣傳,有些會很強調人數多、活動刺激,這可能就不太適合喜歡靜態活動的人。
    • 直接問客服小編「這適合內向者」嗎?
  • 從和朋友一起開始
    • 如果擔心尷尬的話,就找適合的朋友壯膽,一起去吧!
  • 小範圍:逐漸調高頻率、強度
    • 參加讀書會的意外收穫

對於參加線下活動,既期待又怕受傷害。擁有高敏特質的我,更是如此。有時會覺得不知道要搭什麼話而尷尬,但也不想裝熟尬聊,活動結束後,我總是匆匆離開。

但我又不死心,好奇這些際遇究竟是可以提升我應對的機會,或是我真的不適合太活潑的活動?

某次讀書會的休息時間,我居然和旁邊的陌生女孩大肆暢聊,過程沒有任何冷場或尷尬,因為我們剛好都對閱讀、原生家庭、讀書會有興趣。

當天的閒聊令我感到相當意外、驚喜,而且雀躍!

這算是走出舒適圈嗎?或許是,因為我來到了陌生場合;也或許不是,這裡有我的興趣─閱讀。

對於參加實體讀書會更貼切的形容,是「擴張」舒適圈:用我喜歡的事,接觸我不熟悉的事。

我想鼓勵你,在自己可以接受程度的刺激逐步嘗試,也許你也會有意想不到的禮物!

這些嘗試的過程通常不會是一步到位的,有時意猶未竟,有時敗興而歸。無論如何,我們會更知道自己喜歡什麼、不喜歡什麼。在一次次好奇中,摸索出讓自己更加自在的生活方式。

勇敢探索未知的自己!
你,永遠值得好奇。

以上 7 個練習不見得需要一步一步完成,有時候會同時完成 3 個練習,有時順序會跳,也有可能光一個練習就需要好久好久的時間,無論如何,希望這些練習可以幫助到你。

高敏人工作中如何表達自我和需求?

我們渴望被認識,卻又害怕被看透、被誤解。

面對自己的獨特,高敏人也會擔心別人的眼光。

有一種可能是當你表達自我後,無法被諒解,反而被當作不正常的人;卻也有另一種可能是,當你說出自己的需要後,讓同事更能體諒,也讓工作更順暢。

高敏人多半重視人際關係,無論對自己的要求、對方的期待都有高標準,在關係中不喜歡有任何欺騙或隱瞞。

我們需要知道的是,關係也需要時間建立,信任也是。

逐步敞開自己,高敏人才不會在渴望被理解的同時,因著吐露太多私人的事情,又不小心受了傷。

伊莉絲‧桑德她極少直接使用「高敏人」這個詞,更多時候她會用「自己需要什麼」、「擅長什麼」、「不擅長什麼」來表達自身的情況。

這不僅可以避免自己被他人貼標籤,也可以幫助對方了解自己的需求,適切回應你。

擁有高敏感特質的人適合什麼工作?

我曾多年處理行政,公司因為業務調整,由原本的團隊合作,轉變為獨立作業。工作好一陣子都提不起勁。然而,讓我納悶的是:「明明都是行政啊?為什麼我會工作起來不開心呢?」

做了蓋洛普(Gallup)優勢測驗(又稱克利夫頓優勢測驗,CliftonStrengths)才發現,雖然工作內容差異不大,但讓我能享受工作的重要因素通通不見了。

原本工作能和團隊的人一起討論事情,了解工作的來龍去脈,這會讓有「思維」、「交往」天賦的我樂在其中。

擁有思維(Intellection)天賦的人,不喜歡不經大腦的事情。而單獨作業正好是直接交派事務給我,卻沒有機會讓我了解前因後果,這大大降低我工作的樂趣。

具有交往(Relator)天賦的人,他非常享受可以跟人深入聊天,透過理解對方的想法、感受,讓他有很深的滿足感。但是獨立作業使我難有機會和他人互動,更不用說到深度互動。

無論是面對工作或是人,我們都需要先回到自己身上,
真正了解自己,才可能找到適合你的。

你的興趣是什麼呢?什麼事情是你真的喜歡呢?有沒有那種你可以不用別人提醒、指派,自動自發完成,就算面對很多不熟悉的事情,你也會狂爬文查資料,竭盡心力把它完成?

你工作的方式是喜歡獨立作業,還是跟人討論呢?偏好接受指令還是創意發想呢?

我們得先了解自己的喜好、確定自己所擅長,才可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。而這段探索的過程通常不會是一步到位的,需要持續摸索,畢竟,人的需求、期待也會隨著時間、不同的人生階段而改變。

如何接住具有高敏感特質的人?

「剛剛我那樣說,會不會太直接?」

當高敏感族的朋友向你發出上述那些疑問時,請先收起自己的最本能的反應:「你想太多了吧?」、「有那麼嚴重嗎?」這會讓高敏人更難受。

因為當你直覺地回應,可能會讓還在成長的高敏人懷疑自己的特質,自我否定、自我懷疑……

最最最重要的是,這會讓高敏感族群漸漸不願意開口、不敢開口、不知道該如何開口,我相信這並非你的本意。

沒有具備高敏感特質的你,怎麼回應會讓高敏人更自在呢?

接住方式一:請多給一點時間和空間

當你和高敏人相處時,若有不愉快,如果在當時情況允許下,希望你能先避免:

  • 立即解決問題
    高敏人需要多一點時間思考,如果時間拉長,高敏人就能想通,釐清自己感覺到什麼、想要怎麼做;
    如果要求高敏人即刻給予答覆,這些回應可能不能有助於解決問題,可能還會引發其他的問題。
  • 爭吵
    高敏人並非不願意面對問題,多半願意面對真相。
    吵架,會讓高敏人覺得疲憊,因為大聲、大量的刺激,可能會破壞高敏人纖細的神經系統平衡,高敏感族需要比一般人花更多時間平復。

接住方式二:互動,請投其所好

心理學家榮格對內向者的描述:「關注自己內在世界多過於物質世界的人。」這段對內向者的描述,描述高敏人的特質也十分貼切。

高敏人,除了對自己的內在世界感興趣,同時也好奇其他人的內在世界。

如果你想跟高敏人對話,可以試試:人數較少的深度對談。

一對一或人數較少的談話,會降低高敏人所接收到的刺激;若能談論共同的興趣,較為深入的話題,這讓高敏人非常開心。

反之,對於陌生談話,高敏人對於隨興的閒聊感到緊張;對於較為表面、物質的話題容易興趣缺缺。

接住方式三:快快地聽,慢慢地說

言語,具有方向性。

我們所說的每一句話,都帶著能力,可能是鼓勵,也可能具有殺傷力,話出口之前,請先想想,你期待這段關係往什麼方向去呢?即將出口的這句話,會往這個方向嗎?

如果不確定的話,請先暫停一下,回想過去當你說出類似的話,這些話能幫助你們的關係更靠近嗎?還是會莫名尷尬、句點,甚至讓關係越來越疏遠呢?

如果你沒有把握自己說出的話,能夠更增進彼此的關係。不妨試著用提問,讓你與高敏朋友更靠近!

「有什麼原因,讓你有這些感受、想法呢?」

你獲得的答案,可能是一連串的話,高敏感族藉由你的提問或是自問自答,逐漸釐清自己的思緒。

你也有可能會聽到「不知道」、「我不確定耶」,這可能會讓你感覺有些莫名。但是,當你帶著好奇、關心地詢問,高敏朋友接收到的訊息是「你在乎我!」他會覺得自己的心情被重視,也會樂意和你對話。

我相信,他也會在一次次的對話中,慢慢搞懂自己的想法。

若你不確定自己對方的需求,可試著問他:「你現在需要什麼呢?」

了解他當下究竟是需要情感性地聆聽、陪伴,或是給予實際的建議。透過這個提問,你也可以幫助自己知道要怎麼回應高敏人。

倘若你真的不知道要回答什麼,請試著重複高敏人的語句,或以「嗯~」、點頭、身體前傾、眼神專注,即便沒有立刻解決問題,讓對方感受到你真的關心他,這也是維繫關係的好方法。

結語

謝謝你閱讀到此,無論是具有高敏獨特的你,或是想更了解高敏族的你。

透過這份難得特質,讓我更加知道如何與自己相處。我知道自己並不奇怪,也不需要刻意改變。好像假裝自己不在乎,畢竟,我就是真的在乎。

希望這篇高敏感文章,帶給你的更多是理解和接納。

想把這句話送給高敏感特質還在成熟路上的我們:

接納自己的不成熟,就是成熟的開始。

期待與你一起,接住自己的獨特,用適合自己的方式,與鈍感世界自在互動。

參考文章:

  • 《高敏感族自在心法》。伊蓮‧艾融(Elaine N. Aron)著。出版社:生命潛能文化(2017.01)。
  • 《高敏感是種天賦》。伊莉絲‧桑德(Ilse Sand)著。出版社:三采文化(2017.07)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返回頂端